电气康达Apsaras MR 1.5T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应用

2020-06-28    9301
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,高脂血症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肥胖以及吸烟等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或不良嗜好,正在加重、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展。

▍一、概述 

研究证实,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最大危险因素。

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卒中密切相关,缺血性卒中占所有类型卒中的 80%,其中25%-50%的患者由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,其中易损斑块的破裂、脱落是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。颈动脉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容易累及的部位,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。

目前,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评价,通常采用超声、CTAMRADSA等。这些技术侧重于对管腔狭窄程度的评价,而对粥样硬化斑块本身的评价比较局限。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不仅能够评价斑块的大小,较好地显示斑块形态特征,如斑块的形状、斑块表面有无溃疡,更可以识别斑块内不同组织成分,定量评价斑块内容物,如脂质核、纤维帽、出血及钙化等成分,从而可以对斑块进行定性分析,在判断斑块稳定性方面有着较明显的优势。 

▍二、检查方法 

磁共振血管检查技术可以分为亮血法和黑血法,黑血法在显示血流的同时可以很好地显示周围组织,现在主要用黑血法进行颈动脉斑块的分析。 

颈动脉斑块MRI检查常规方法,先用时间飞跃法进行亮血扫描,初步确定斑块位置、范围及颈动脉分叉位置,然后对斑块进行轴位扫描,再扫描 T1WIT2WI、质子加权成像(PDWI) ,通过4个序列的不同信号强度,可获得斑块成分的相关信息,包括炎症反应、新生血管、脂质核心、出血、纤维帽、钙化、血栓形成等。 

扫描检查结束后再通过采集到的数据,医生要集中某个时间段,进行繁琐的测量评判。这样大大增加医生的工作量,还会因为每位医生的评判标准不统一,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定量、定性分析。同时,需要给患者增加心电门控进行扫描,这样对血管性疾病评判更加准确,可是大大影响了扫描操作的便捷性,增加医生的工作负担。

电气康达Apsaras MR 1.5T的颈动脉斑块检查相对简单,斑块后处理分析便捷,而且序列扫描不需要为患者佩戴心电门控。后处理仅需三步,第一步导入序列,第二步画取参照区域肌肉,第三步选取狭窄血管,颈动脉斑块自动识别,统计数据自动生成。不仅减少了医生的工作负担,而且得到颈动脉斑块定位、定量、定性的准确评价。

微信截图_20200622145345

▍三、技术参数 

电气康达Apsaras MR 1.5T颈动脉斑块分析。 

◆ 采用电气康达16通道相控阵头颈联合线圈 (RAPID Head&Neck Coil for 16ch Receiver )

◆ 扫描序列:高清 SE TR 500/TE 122次射频激励,压脂技术,黑血法。雷达技术有效抑制的伪影,实现图像高保真采集。采用FOV 180mmReconMatrix 512,分辨率达到0.35mm, 可以很好地显示正常动脉壁(厚约1mm)及动脉斑块成分,实现了磁共振高分辨显示。 

◆ 患者的选取:临床或其他相关检查证实存在斑块的患者为佳;磁共振头部检查患者且年龄超过 60 岁患者,亦可进行斑块筛查扫描。

◆ 扫描定位:头部检查患者可行二次定位,选择相应的头颈联合线圈。定位颈内、颈外动脉分叉处上 2cm 为中心扫描(斑块好发部位)。


◆ 斑块分析:需要选取狭窄颈动脉血管与参照肌肉组织进行比值计算。 
  
图
出血性成分(红色)、脂肪成分(黄色)、纤维成分(绿色)
 
▍四、总结 

1、快速扫描:序列扫描时间设定在 3 分钟内,可以在常规扫描中使用;

2、患者无需应用心电门控,大大节省操作步骤;

3、电气康达的雷达技术提升了斑块分析的准确性,不仅能够完美的抑制患者的动脉搏动伪影,同时提供了高分辨率的图像质量,以供斑块后处理评价,提高准确性;

4、电气康达斑块分析的软件操作非常轻松,只需要三步,减少医生的工作负担,不仅能够评价斑块的大小,还能较好地显示斑块形态特征,如斑块的形状、斑块表面有无溃疡,可以识别斑块内不同组织成分,定量评价斑块内容物,如脂质核、纤维帽、出血及钙化等成分,从而可以对斑块进行定性分析,在判断斑块稳定性方面有优势。 

电气康达该技术目前实现了统一的评判标准;正与国内多家大型三甲医院进行了临床、科研合作,得到广泛好评,必将成为颈动脉斑块的影像学诊断利器。 


原创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
撰稿 | 大放事业部 郝彬
审校 | 朴常福
排版 | Simon